——用残缺之美,治愈喧嚣时代
斑驳之境
刻意保留手工批刮的细微刀痕,矿物颗粒在光影下泛起星砂般的不规则闪烁。苏州宅院案例中,晨光斜照青灰微水泥墙面,呈现水墨晕染般的渐变效果,每道痕迹都成为时光的叙事线。
残缺之韵
接纳小于0.1mm的微裂缝作为时光勋章,梁柱交接处不做直角收口,任边缘自然蜿蜒。北京胡同茶室改造中,老房裂缝被微水泥温柔包裹,化为空间“岁月的折痕”,破损处嵌入苔藓盆景,让残缺焕发生机。
光影雕刻术
拒绝直射强光,采用纸灯笼+局部洗墙灯组合:
2700K暖白光漫过墙面,形成月晕般柔光
曲面转角暗藏灯带,让坚硬墙面泛起薄雾质感
忌用七彩灯带,保持光色纯净度
肌理分层法
不同区域采用差异肌理:
墙面粗粒系列(触感如砂岩,藏匿岁月痕迹)
地面3000目精磨(赤足行走如踏暖玉)
顶面丝滑质感(反射柔光提升层高)
温州茶室因肌理变化,顾客总忍不住伸手触摸墙地过渡区。
旧物共生计
让老物件成为空间灵魂:
老榆木矮柜保留天然虫眼
手捏陶罐直接置于微水泥地面
剥落墙皮处嵌入朽木切片
南京老厂房改造中,80年代混凝土柱体经微水泥覆盖后,原始肌理若隐若现,成为最强装饰。
留白呼吸律
控制物品密度:
每㎡留空率>60%
家具高度不超过层高1/3
装饰品仅保留三件核心物(陶器/枯枝/粗麻毯)
产品百科